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网(临床的论文)
  •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网(基础医学论文范文)
  • 临床医学免费职称论文期刊(临床医药文献杂志
  • “医学类”专业前景排行,临床医学跌出前3,榜
  • 四川首次!华西临床医学院开设烟草危害与防控

通知公告

  • 临床医学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临床医学》投稿方式
  • 《临床医学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
  • 《临床医学》期刊栏目设置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临沂女孩山大临床医学本博连读!父母开“学屋

来源:临床医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02日 01:15:14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因为专注,所以专业。 认准临床医学,认准山东大学 之所以如此笃定,要分专业和学校两个层面来解释。 选考科目是物化生,数学考了121分 我是记者徐玉芹,山东高考生家长口中“老

因为专注,所以专业。

认准临床医学,认准山东大学

之所以如此笃定,要分专业和学校两个层面来解释。

选考科目是物化生,数学考了121分

我是记者徐玉芹,山东高考生家长口中“老徐”。

陈智言的成长过程,离不开父母的陪伴。“上幼儿园的时候,妈妈便选择了在我就读的幼儿园当老师。上小学的时候,爸爸就在我的学校旁边开‘学屋'。等我上了初中,爸爸又把‘学屋'开到我的初中学校旁。直到后来我上高中。”陈智言说,她高中就读于临沂市第十九中学,“十九中是寄宿制学校,爸爸就没再到学校旁边开‘学屋',而是继续留在我的初中学校旁边,因为我的弟弟继续在那里上学。”说到这里,她忍不住笑了。

此外,山大今年增设临床医学本博连读专业,更让她坚定了自己的选择。“山东大学+临床医学本博连读,对我来说是最理想的选择。我坚信自己的选择”,她说。

作为山东第三届新高考考生,陈智言的选考科目物理、化学,和生物。众所周知,在所有选科组合中,物化生是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陈智言告诉记者,她之所以选择物化生,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理科比较好,同时又不太喜欢背东西。她进一步解释说,背诵生物是可以的,但文科,涉及人文的内容,需要分析的,就不像面对理科那样游刃有余。另一方面,她那时已经有了学医的想法,而而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,都要求物化生的部分组合甚至是全部。二者结合考虑,陈智言选择了物化生组合。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,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恰恰是物化生全选。

出了学校就进学屋,吃饭、写作业“一条龙”,确实为姐弟俩节省了大量时间,也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。可以说,陈智言好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父母的用心陪伴。

8月31日,距离报到还有5天时间,山东大学2022级临沂籍新生陈智言正在家中背英语单词,看表姐的医学教材。陈智言,毕业于临沂市第十九中学,今年高考考了656分,全省排名737,被山东大学临床医学(本博连读,齐鲁医学堂)录取。

父母全程陪伴,把“学屋”开到学校旁

首先是专业。陈智言坦言,自己想学医的“种子”,大约是小时候就种下了。“我的姑姑、姑父都在医院工作。我小的时候经常跟着姑姑,她们医院前面是工作区,后面是生活区,那时候我就觉得穿白大褂很好看,知道医生是治病救人的。”但坚定学医的想法,是在初一那年冬天。

陈智言有个弟弟,小她两岁,求学路线与她基本一致。爸爸妈妈对弟弟的陪伴延续了在她身上的做法。“我上小学了,弟弟上幼儿园,妈妈就在幼儿园陪弟弟。后来弟弟上小学了,妈妈便放弃了幼儿园的工作,到爸爸的学屋帮忙。”现在弟弟也考进了她的高中母校——临沂市第十九中学,开始了寄宿生活。爸爸的“学屋”继续留在她和弟弟的初中母校附近,成了这个家庭里程碑式的纪念。

陈智言清晰地记得,她上初一那年的冬天,姥姥患了重病,是癌症。尽管家人百般努力救治,姥姥依然没能熬过第二年夏天。“在姥姥的葬礼上,妈妈哭得撕心裂肺,当时我就想,我一定要学医。”

后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,陈智言通过新闻看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,冲在一线治病救人,她心中的“医学梦”再次被点燃。

领到录取通知书后的这个暑假,陈卓言在爸爸的学屋帮忙代课,陪弟弟预习高二的功课,后期也放松了一下,然后看看英语单词和医学方面书籍,等待开学时间的到来。

选择学校时,她之所以坚决地选择山大,又有两个原因。

都说今年数学难,陈智言还是考到了121分。

山东考生,今年高考考到656分、全省排名737,这个位次如果不选山大临床医学本博连读,有很多机会进名校,比如,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(5+3)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、南京大学软件工程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、上海交通大学工科试验班类(船建学院)等等,但是,陈智言坚定地选择了山东大学临床医学本博连读。

陈智言有个幸福的家庭,家里有爸爸、妈妈、弟弟,和她。在她和弟弟的成长过程中,爸爸、妈妈全程陪伴。为了陪伴她和弟弟,爸爸甚至追着他们的求学脚步开“小饭桌”(当地人称“学屋”)。陈智言和弟弟到哪个学校上学,爸爸就把“学屋”开到哪里。对陈智言而言,家像一个温暖的港湾,又像一个强大的磁场,让她舍不得远离。

文章来源:《临床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lcyx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2/359.html
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下一页
  • 上一篇:益阳高校康复班44名医学生来桃江县中医医院进行
    下一篇:山东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山东

    临床医学投稿 | 临床医学编辑部| 临床医学版面费 | 临床医学论文发表 | 临床医学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临床医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